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当前位置  >> 首页 >>重点选编
 
丁 芒:终身遗憾事 未报知遇恩——怀念罗荣桓元帅夫妇
 发布时间:2016/7/18 浏览次数:1484

 

终身遗憾事  未报知遇恩

——怀念罗荣桓元帅夫妇

丁  芒

 

1958年初,我受解放军总政治部《星火燎原》编辑部的派遣,去北京东交民巷8号(人称“元帅府”)去拜访罗荣桓元帅。他住中院,贺龙元帅住后院。罗帅夫人林月琴同志领我到大客厅,厅东头放一张巨大的办公桌,罗帅日常就在这里办公。敬礼后,罗帅远远摆摆手,请我在沙发上坐下,默默地倾听我讲明来由:商请他写《星火燎原》第一卷三大起义中,秋收起义这组回忆录的“牵头”文章。罗帅的一贯作风是:沉稳静穆,不苟言笑。深思熟虑后,他才会吐出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来。

不久,他要去四川成都参加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简称“金牛洞会议”),通知我随他去,利用空隙时间写这篇文章。先乘飞机到西安。除罗帅一家外,还有海军大将萧劲光和陈奇涵上将。在西安停留数日,即乘火车越秦岭到达成都,住军区招待所。罗帅白天赴会,晚上有空就找我谈谈,明确要求写成一篇论文。我则利用白天空闲,向军区司令员贺炳炎、贺龙元帅的叔父贺勋臣及李文清、黄新庭等首长采写了五篇有关红二方面军的回忆文章。

中央会议结束后,随罗帅到重庆,曾参观军工厂,罗帅把厂方赠他的一支汽枪转赠给了我。顺便说一下:对这支汽枪我是珍如拱璧,两次罹难,妻儿离散,直到“文革”期间被复员回南通家乡当工人,一直带在身边。可惜在家庭第二次破碎后,此枪亦不知所终。至今思之,惶悔不已。

接着便沿江而下。毛主席乘坐的江峡轮居首,其余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委第一书记,分乘两艘轮船随后,过三峡,去武汉。后来我在《诗刊》上发表的《毛主席过三峡》组诗。就是这次随行的实感实录。在重庆时,我已完成罗文初稿,并且拟了四五个题目请他选择。登轮第二天,罗帅的副官来说:“首长请你去一趟。”林月琴同志在客厅舱门口等我,先告诉我:“你写的文章,他很满意,说比以往几篇都好,他找你,大概还要补充点什么。”进去时,罗帅正站在舷窗前张望江岸,听见门响,转身指着椅子叫我坐下,顺手把一盘松仁推到我面前。他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一开口就说:“有个细节,知道的人不多了,可以写进去。”这就是秋收起义后,毛主席收集部队,在三湾改编,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转变的一个实景:毛主席大步走到土场上,右手高举喊道:“大家来集合,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毛主席就是这样把队伍带上井冈山的。

谈完这段细节,罗帅从口袋里掏出我那张拟题的纸片来,手捏着胖胖的下腮,仔细权衡、思索。最后拿起铅笔在纸片下方写了另一行字递给我。我接过一看,写的是《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心中活活一动,差点喊出声来:多精当!多气魄!

回京后不久,中央军委开扩大会,此文曾作为会议文件发给大家学习;总政把它收入内部出版的《好文章》一书;原稿列入总政秘书处档案;第一次打印稿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展览。

1962年,党中央“七千人大会”后,我恢复工作不久,第四野战军战史编辑部成立。罗帅是四野政治委员、空军上将刘亚楼是参谋长,林彪身体不佳,编写战史这件大事,罗、刘首长当然要扎实地抓起来。那时,我已为刘亚楼代笔过两篇回忆录:《伟大的第一步》、《横扫七百里》,是反映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第一、第二两次围剿的重头文章,刘亚楼非常满意。后来听说他们在研究编辑部组成人员时,除当年的作战、情报、通讯部门的负责人外,还想调一个“秀才”来把文字关。是罗帅指名向总政借调我,并由刘亚楼向总政交涉此事的。于是我就被通知到设在东交民巷空军招待所的四野战史编辑部上班,由刘亚楼司令员直接领导。

罗帅对部下非常关爱。一次他得到名贵的熊掌,不肯独享,招呼我们少数人去同快朵颐。偏偏那天我因事没有来编辑部,去的人深为我惋惜:“你怎么没有去呀?罗帅还特别问来着……。”我听了也后悔不已,倒不是可惜了这番口福,而是深愧于罗帅对我这个“小兵拉子”的慈爱、器重的感情。

1963年5月,刘司令员决定空运四野战史编辑部到杭州空军疗养院,边避暑边修史。记得正是广玉兰盛开季节,我写了首词,赠给编辑部几位两鬓斑白的革命前辈,并希望他们写诗唱和。工作不是太忙,我又利用早晚空隙时间写了个电影文学脚本,反映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题名《红手套》。当年十月,我邀编辑部全体成员去九溪十八涧品茗赏秋,同时朗读《红手套》,请他们指教修改。这次雅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秋红如烟,倏尔销尽,寒飚踵至矣。大概一个多月后,罗帅噩耗即至。罗帅过去在前苏联开刀,割去一个肾,多年靠一个肾运转。人渐老,肾功能衰退,终至被尿毒症夺走了性命。大家十分悲恸。

是刘司令来宣布这个噩耗的。他还说:“治丧委员会已成立,目前要紧的事是要写一篇殡葬仪式上宣读的悼文。林月琴同志指名要丁芒去写。明天我们就飞回北京!”约一个小时后,他又来说:“北京方面认为,要丁芒同志从杭州赶回,已经来不及了。林月琴同志只好同意由别人来写。”——这样,我就没有能赶回北京,参加罗帅遗体告别仪式,一直抱憾至今。

1964年,四野战史编成,编辑部解散,我仍回到总政。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我又沦入第三次劫难,直到1979年来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才结束了二十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涯。回首往事,不免倒抽一口冷气。

当年冬,江苏新闻出版局长高斯通知我:中央军委决定先给十大元帅写传。罗帅夫人正在组织写作班子。她通过粟裕同志和江苏省委商量,借调我去主笔《罗荣桓传》,问我是否同意。当时我想:惊魂甫定,新家初建,正常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又要去颠簸;编写罗传,从采访收集材料,到初稿、定稿,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何况初到出版社,未有贡献,便又被借走,拿人家工资不干活,也对不起出版社。高斯见我犹豫不决,就说:“你去趟北京吧,和对方商量再定。我对上也好有个交代。”

林月琴同志已经迁出东交民巷“元帅府”,住在鼓楼东一个胡同的大宅里,当时任总政干部部顾问。十七八来年未见过她的慈颜,又不免想起罗帅,心中万分酸楚。在概述别后情况和现在的处境后,我直接提出希望:替我素所熟悉、敬爱的罗帅写传,义不容辞,亦我所乐为。鉴于实际情况,能否把我调回总政或其他单位,恢复我的军籍?她说:“你爱人在江苏电视台工作,这倒好办,可以设法调到中央台或北京台。倒是你,现在部队有个硬性规定,凡已离开部队的干部,一概不再回收。”言下之意,她作为干部部的顾问,更不便带头违规。事情就谈到这儿为止,我只好告退。张云逸大将的夫人韩碧同志也想请我写张传,我把军委有关的规定告诉她,等下一步再说。回南京后一个多月,林月琴同志又派部队作家白刃同志来找我。大概他们找了白刃,白刃力主仍把我借去一同来写。但我思想已成定势,依然未加同意。

滴水之恩亦当涌泉相报,何况罗帅夫妇一直对我垂爱有加,对知遇之恩感洋溢于心,而我却两次错过报答他们的机缘,造成我终生的遗憾。前一次错过,非我主观原因,而这一次却是我自己造成的。当时过分考虑了自己的悲凉心态。积毁销骨之余,妻离子散之余,但求草木余年平安度过而已,而竟把对罗帅夫妇的感恩心情置诸脑后,从而酿成此平生最大的遗憾与深深的愧疚。
 

Copyright @2002-2022 SHICI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 分辨率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SHICICHINA.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ICP备060329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