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以诗会友 以诗为友 诗词之友 弘扬正能量 高歌主旋律 

 

当前位置  >> 首页 >>赏析
 
邱少宣:关于古典诗词格律简述及现代运用发展的一点探讨
 发布时间:2016/7/18 浏览次数:1693

 

关于古典诗词格律简述及现代运用发展的一点探讨

邱少宣

诗词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心灵触摸大自然和社会碰撞出的智慧的火花,用精美的语言凝炼出的结晶。格律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以独特的方式凝炼出的优美辞章,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里永存的瑰宝。格律诗词的创作是依其格律完成, 本文对诗词格律最基本的常识及规则作一简述并以探讨。

一、格律诗

我国古代诗词大体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三个大类。古体诗也称作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格律诗因对一首诗的句数、每句的字数、字音的平仄、押韵、对仗等有严格的限制,所以称之为格律诗。除用韵略受限制外,凡不受格律限制的诗,都称为古体诗或古风。

格律诗按句数区分,每首为四句的,称为绝句,或称律绝;每首为八句的,称为律诗;每首为十句以上的,称为长律,或称排律。

格律诗的每句字数是确定的,一般是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绝句是五字的,称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是七字的,称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律诗是五字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七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长律有五字句和七字句,多是五字句,称为五言排律或七言排律。

二、格律诗的规则

格律诗的规则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声调平仄有安排,音色押韵有限制,句法对仗有要求。

1、声调平仄安排

我国的汉文字源远流长,不仅有其声,而且有其调,其中许多文字的音调在不同的语境下随即变化,使汉语言文字对人的情感表达极为丰富精彩。阅读或写格律诗时为什么要吟呢?其义就在这儿,格律诗首先是门创作音律美的艺术。

古代汉文字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其中上声、去声、入声均为仄声。智慧的中华先民们早已将文字的四个声调归为平仄两大类用以诗词歌赋的创作。现代汉语使用普通话,继承并改进了古汉文字的四声调,将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将入声字分别归入其它声调。所以现代汉语的声调也是四种:第一声为“阴平”,第二声为“阳平”,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为去声。依次分别用符号-/ ∨ ﹨ 来表示。也是把四个声调再分作“平仄”两类,阴平、阳平为一类,称做平声,上声、去声为一类,称做仄声。文学是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发展的,但经过淘炼得以传承的文化,它的基本要素和规则却是稳定的,才能凸显出它的民族性的特征。现代汉文字与古代汉文字,在声调平仄分布的范围上虽有一些不同,但并没改变格律诗在声调平仄安排上的规则。格律诗对诗句内的字的平仄安排有以下规则:

其一,句内平仄间换。一是,要求句子内的字在平仄上要交错,这种交错是按两个字为一节,即前一个两字节是平声,后一个两字节的必须是仄声,续之亦然。平仄交错使声音富有变化,从而以适应人们对万事万物及复杂情感的表达。

二是,平仄间换特指诗句中处在偶数位上的字和每句的尾字。因为每个音节中的第二个字是前后两个节拍的分水线是节奏点,而尾字虽处在奇数位,但它代表一个音节,它们的平仄必须确定而轮换。这样,在格律诗句中处在偶数位上的字和句尾字的平仄间换,就成了判断一个诗句是否合乎平仄的关键。如在五言格律句中是2、4位上的字和句尾字,在七言格律句中是2、4、6位上的字和句尾字。而句中处在奇数位上的字,一般来说,可平可仄。

三是,句内不允许出现孤平。孤平通常指韵句或对句这个句子,出现了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且形成两仄夹一平的情况。因其字是孤立的,故称出现此类的句子犯了孤平。孤平是格律诗词创作的大忌。如在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个字必须用平声字,若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在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个字也必须用平声字,若用了仄声,也是犯了孤平。这就是说,句中处在奇数位上的字,一般而言是可平可仄,但在个别句型中,平仄也必须是确定的,以避免孤平。

四是,每句句尾不允许出现三字平,也最好不要出现三字仄。因为出在句尾,会影响该句的音质效果。尤其是韵句,句尾是押平声韵,三字平是绝不允许出现的。

其二,联内平仄相对。格律诗,自首句排序,每两句为一联,前一句为出句,后一句为对句。联内平仄相对,就是出句与对句在对应位置上的字,(一般是指出句和对句处在偶数位上的字,还包括这些出句与对句的尾字),平仄上要相对立。违反此规则叫失对。

其三,联间平仄相粘。联间,即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

平仄相粘,即此对句与出句对应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同(也是指对应在偶数位上的字)。如绝句,一二句为一联,三四句为一联,那么,二、三句即为联间,第二句与第三句在对应位置上的字,平仄上要相同,即为相粘。律诗、长律也从其规则。违反这一规则叫失粘。

依据以上格律诗平仄的“间”“对”“粘”规则,能够自然而然地推出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都只有四个相同的标准句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绝句与七言律诗也都只有相同的四个标准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这些句型的任何一个为首句,都可以组成一种格式的格律诗。一首格律诗就是依规则用这四个句型轮换。这里关键是先确定首句是什么句型。只要确定了,使用平仄的“间”“对”“粘”规则,就能很容易地推出下句的句型,以至推写出整首诗各句,而不必去死记每个句型及格式,这一点特别重要。例如,写出一首五言绝句的首句是仄仄平平仄,根据联内相对的规则,可写出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根据联间相粘的规则和句尾不允许出现三字仄的规则,可写出第三句是平平平仄仄;再根据联内相对的规则和句尾不允许出现三字仄的规则,可写出第四句是仄仄仄平平,等等。

诗中凡是平仄安排合乎“间”“对”“粘”规则的句子称做律句,而不合“间”“对”“粘”规则的句子,称做拗句。拗句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称做拗救。

2、音色押韵限制

绝大多数汉文字的读音都是由声母与韵母两部分拼读而成,譬如“康”字的读音由声母k和韵母ang拼读而成。所谓韵,就是指韵母之音,所谓押韵,就是有规律地把同韵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通常在句尾,使其声调抑扬顿挫,以形成音韵美的回环。而格律诗中的韵还要严一些,不仅讲究音色的押韵,而且讲究音调的平仄。其对押韵要遵循以下规则:

一是,一首诗除首句可韵可不韵外,韵要押在偶数句的句尾,此句称为韵句,此句尾称作韵脚。

二是,不仅要押韵,而且在音调上一般要押平声韵。即押韵不只是音的同韵,还有音的同调,而这个同调限于平声。因有这条限制,处于奇数句的尾字一般要求须仄声。其实,只要遵守平仄规则,押仄声韵也未尝不可。如诗人杜甫、王安石等都有专押仄字韵的名篇,如杜甫的《望岳》,王安石的《江雪》等。总之,格律诗的押韵,是指在韵脚用同韵且同调的字。除此之外即为出韵。

什么是同韵?不同的字只要韵母完全相同,可以说是同韵。问题是有些韵母不完全相同,但读音相近,能否视为同韵,即可否通押?纵观历史,音韵的大门在不断地扩开,韵部一直呈现合并简化的趋势,早由206个韵部,到目前的《中华新韵》简化到14个韵部,是文学创作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既然格律诗有通常认可的规则,创作格律诗词应提倡使用现代汉语的辙和韵,格律诗词只有适应现代语言环境才能蓬勃发展。我认为以下五个方面的韵部,读音相近,最易混肴,不易分清,而就其使用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反却对格律诗的创作形成极大障碍,不应再秉持古法,应视作同韵。①、韵母是o或e的,可视为同韵。②、韵母i,以zh ch sh 为声母的,与其它声母以i为韵母的,包括以er为韵母的,可视为同韵。③、用前鼻音in en un为韵母的,可视为同韵。④、用后鼻音ing eng ong iong为韵母的,视为同韵。⑤前鼻音in en un为韵母的,与后鼻音ing eng ong iong为韵母的,读音最易混肴,不易清分,也应视为同韵。

古人学汉字是用字切音来注音。其用于切音的字本身又要其它字来注音,学起来很是不方便。但是语言文字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发展,古人竟把大量使用的文字按韵作分类,以便于诗词歌赋的创作。这就是初由隋朝时形成的《切韵》,继以唐朝的《唐韵》,继而是宋朝的《广韵》,到金代形成,一直到明清仍使用的《平水韵》。从这里能够看到,有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现代人学汉字不像古代人识字用切音来注音,是用字母拼音,即由字母标出声母和韵母的读音来拼读而成。这是汉语言发展的里程碑式的进步。我们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学的拼音认字,基本掌握了汉文字的音调和韵母,对掌握格律诗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3、句法对仗要求

对仗是文学创作中使用的一种手法。它要求对仗的两句即出句与对句,在字数上相等,在语序上相同,而其在对应位上的词,在词性上也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数量词对数量词,方位词对方位词,色彩词对色彩词等等。符合这一要求的对仗称为工对,只在词组语序上大致相同,而在对应的词性上基本合要求的对仗是宽对。格律诗创作使用对仗也遵循这些要求,但还有以下特殊规则:

一是,律诗、长律一律要求对仗,而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

二是,律诗有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其首联与尾联不要求对仗。颈联与颔联必须对仗。长律也是一样,除了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外,其间的各联必须对仗。

三是,格律诗的对仗在音律上使用平仄的规则。这一点在其它文学体裁使用的对仗,没有这个要求。

四是,对仗的出句与对句在义上不能相同或相近。甚至出句和对句对应位上的词在词性上要相同,但在义上却不能相同或相近,应尽量不用同义词,少用近义词。就是要求对仗两句的时空距离即内容的反差越大越好。义上的雷同是内容重复,在格律诗上称作“合掌”,也是格律诗创作的大忌。是谓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但也不要过于抅泥而古板。

从技法上讲,格律诗的对仗难度最大,是要有语言文字功夫的。在初中以前对汉语言词性即语法修辞的学习,对掌握格律诗写作十分重要。能够这么说,一个人,只要比较顺利的完成初中学业,就奠定了学习格律诗的语言基础。

综上所述,学习格律诗的这些规则并不难,规则就像一张登山地图指明了路径,但难得是,你要有体力和毅力登上山去。格律诗虽受这些规则的限制,正是其创作走向至美的通道,因而使人们对格律诗的创作亲而敬畏。由此锲而不舍挑灯夜战,苦思冥想遣词造句,经过千百次的提炼,有可能写出令人惊叹的华章。

三、格律词

到了隋唐时代,逐渐产生了一种多样的格式化的新音乐,对这种音乐配上的歌词称为“词”。音乐有节奏和音的高低轻重,而词的字音有平仄、轻重,以及词中句子的多少和长短,会形成不同的声调和节拍。大概是基于曲与词的这种联系,定格式的音乐从字音的选择上形成了定格式的词,也就形成了词牌和词谱。词产生于唐而盛于宋,因那时的诗主要是格律诗,词深受其影响,使古人的词中律句特别多,词由此被称为诗馀。所以,凡写词或填词,了解和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是必要的。

古代的格式化的乐谱虽已失散,但格律化的词谱和精美的词牌,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优秀文化却流传了下来。现在的人们虽然不会唱当时的歌,却可依照着这些词牌的词谱,来欣赏和创作美妙的词。

词,按其字数多少,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多是两段,称为上阕和下阕。词,多以长短句为句型,格式很多,形成了近千种词牌,有许多词牌又有多种格式,不易记忆。并且在押韵、平仄安排及对仗上比起格律诗要宽泛的多。所以,写词多依谱去填,也叫填词。

词的历史发展,使许多词牌形成一牌多谱或多格的情况。有正格也有变体,都可使用,但按谱填词时应注意分辨。本文收录的多是正格,也有变体。填词应了解一种词和谱的特征,一是在什么地方押韵,是平韵还是仄韵,中间有无换韵?二是词中有无叠字叠句和对仗的要求?三是总的句数,及句的字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四是有些词按词谱形成特殊断句,在词义理解上须灵活变通。认识这几点对表达某种情感选用合适的词牌很有帮助。

 

Copyright @2002-2022 SHICI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 分辨率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SHICICHINA.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ICP备0603290号-10